第31章 添置设备,小试牛刀(2 / 2)
他压下心头的激动,脸上不动声色。
“这罐子太破了,里面都这样了。”他指着观察口内部的污渍,皱起眉头,“电机看样子也悬,拉回去能不能用都难说。”
看门老头不耐烦地摆摆手,“三百块,最低了。不要就算了,过两天当废铁也能卖点钱。”
“行吧。”李向前装作犹豫了一下,“三百就三百,我找车来拉。”
设备运抵屠宰场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
那锈迹斑斑的反应釜,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清理出来的车间中央。孙强和几个老乡累得够呛,看着这玩意儿,脸上满是疑惑。
李向前没解释,直接开始动手。
他需要立刻修复这个核心设备。搪瓷内壁的破损点,【破障之眼】已经标注清楚,细小,但确实存在。暂时没有耐酸耐碱的专用修补剂,只能先小心操作,尽量让物料避开那几个点。
这不是长久之计,但眼下只能如此。
他戴上手套,拿起工具,先拆卸搅拌电机的外壳。轴承磨损严重,这是【破障之眼】早就提示过的。更换轴承对他来说,如同家常便饭,前世干过无数次。找到尺寸匹配的新轴承装上,动作麻利,毫不拖泥带水。
接下来是加热夹套。厚厚的水垢堵塞了通道,严重影响传热。他从角落里翻出几瓶从黑市淘换来的化学试剂,主要是稀盐酸和一种强效除垢剂。按照比例调配,小心地灌入夹套接口,利用一个简易的小水泵进行循环冲洗。
刺鼻的气味弥漫开,夹套内壁发出嘶嘶的声响。
几个小时后,排出的是浑浊不堪的污水,带着溶解下来的垢块。反复几次,直到排出的水变得清澈。
搅拌电机本身,除了轴承,内部线圈状态尚可。【破障之眼】显示还能用上一段时间。他拿出自己之前在修理铺试验成功,后来又改良过的【润滑脂】,仔细涂抹在电机的活动部件和齿轮箱里。这种自制的润滑脂,性能远超普通的黄油,至少能让这老旧电机更顺畅地运转一阵子。
做完这一切,反应釜的主体算是基本可用了。
他指挥着孙强,把反应釜固定好,接上临时拉来的电源线和水源。又找来几个大塑料桶充当原料桶和成品桶,用耐腐蚀的管子连接起来。
几天功夫,就在这弥漫着腐烂气味的废弃屠宰场里,一套极其简陋,却五脏俱全的润滑脂生产线雏形,竟然真的搭建起来了。
反应釜立在中央,旁边是原料桶,另一边是准备接成品的空桶。搅拌电机嗡嗡作响,虽然噪音不小,但运转平稳。加热夹套连接着临时水管,随时可以通入热水或冷水。
李向前站在设备前,看着眼前的景象。
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在胸中涌动。这是他亲手搭建的,通往未来的第一块基石。简陋,粗糙,甚至有些可笑,但它能用。
他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依旧混杂着屠宰场特有的腥臊和消毒水残留,现在又多了一丝化工试剂的味道。
该进行下一步了。
他从带来的包裹里,小心翼翼地取出各种粉末和液体。这些都是他根据【基因图鉴】提供的【基础齿轮润滑脂配方】,结合现有条件能买到或提取到的原材料。基础油、稠化剂、还有几种关键的添加剂。
配方是现成的,但工艺流程需要摸索。实验室条件和这种土作坊环境天差地别。【破障之眼】虽然不能直接指导化工反应,但可以监测设备的细微状态变化,比如温度、压力波动,这能提供重要参考。
他按照自己反复推敲过的改良工艺流程,开始第一次小批量试生产。
先将基础油倒入反应釜,启动加热夹套,缓慢升温。同时开启搅拌,让油液均匀受热。温度计的读数缓慢攀升,李向前紧盯着仪表,同时用【破障之眼】“观察”着釜内油液的温度分布和流动状态。
一切必须精准。
达到预定温度后,按照顺序,依次加入几种粉末状的稠化剂和添加剂。每加入一种,都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。
车间里只有搅拌器的嗡嗡声和液体流动的声音。
李向前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不是因为热,而是高度专注。每一步操作都关乎成败。前世的技术经验和这一世获得的知识碎片在脑海中交织、碰撞。
釜内的液体颜色逐渐变化,从清澈变得浑浊,然后慢慢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黄褐色。粘稠度也在不断增加。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股独特的、混合着矿物油和某种添加剂的特殊“油香”。
几个小时过去了。
当反应釜内的温度降到指定范围,搅拌也变得均匀而稳定时,李向前关闭了加热和搅拌。
他打开反应釜底部的出料阀。
一股黄褐色的、粘稠的膏状物流了出来,落入下方的空桶里。
成功了!
他没有立刻去触碰,而是等待它稍微冷却。然后,他伸出手指,捻起一点。
细腻,油滑,粘附性极强。手指搓动间,能感受到那远超普通钙基或钠基黄油的润滑感和韧性。颜色虽然普通,甚至有些土气,但这内在的品质,绝对错不了。
这就是他依据【基因图鉴】配方,在这个破烂屠宰场里,用一台修修补补的二手反应釜,制造出的第一锅产品。
他的第一个“黑科技”产品,诞生了。
李向前看着桶里那黄褐色的润滑脂,缓缓吐出一口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