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 记者围攻巧化解(1 / 2)
胡逸急匆匆地走着,皮鞋跟在机场的大理石地面上敲出一连串急促的声响。他把领带扯松了两寸,额头上还挂着薄薄的汗珠呢。在飞机上啊,他几乎就没合过眼,一直在反反复复地梳理援助计划里的每一笔账目。
等他推开仪式现场那扇玻璃门的时候,一下子就闯进了一片混乱之中。
环形舞台,把穿着藏蓝色西装的玛丽围得死死的。玛丽怀里抱着的文件夹,边角都翘起来了,有几页文件被挤得飘落在地上。她的助理小唐正蹲在地上,慌慌张张地捡呢,鼻尖都冒出汗珠了。
“玛丽女士啊,有消息说援助资金里有三分之一都流到非教育机构去了,这事儿是不是真的呀?”
“胡逸是私人捐赠者,他会不会是借着公益项目来避税啊?”
“听说试点学校买乐器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30%呢,这里面是不是有啥利益输送啊?”
这些问题就像子弹一样,一个接一个,密密麻麻的。玛丽的脸色变得煞白,就跟她脖子上戴的珍珠项链似的,嘴唇哆哆嗦嗦地张了张,刚说出半句“我们有严格的——”就被下一个问题给淹没了。
胡逸的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,在最前排的摄像机镜头上稍微停顿了一下。然后他抬手松了松袖扣,黑色西装的下摆随着他的动作飘了起来,里面熨得笔挺的白衬衫就露了出来。这动作一下子就被前排的记者给瞅见了,人群里冷不丁地就有人大喊了一嗓子:“胡逸来啦!”这一喊可不得了,所有的话筒一下子就都朝着他转过去了。
“早上好啊,各位。”胡逸接过不知道谁递过来的话筒,那声音清脆响亮得很,就跟敲了一下定音鼓似的,“大家都很关心资金的事儿,我呢,想先请一个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上台来。”
说完,他就侧过身子,朝着观众席第二排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。
就见一个穿着深灰色三件套西装的人站了起来,这人就是杰克,他还推了推自己的金丝眼镜呢。他左胸上戴着国际资金监管机构的徽章,那徽章闪闪发亮的。
这位杰克专员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,当他走上台的时候,台下那些小声嘀咕的声音一下子就停了大半。
“胡先生让我公开审计报告,这在我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还是头一回呢。”杰克一边说着,一边翻开了随身带着的皮质文件夹,还用手指关节敲了敲第一页,“不过我得说啊,这份记录确实是值得公开的。从胡逸先生个人捐的第一笔500万开始,到后来企业跟着投的2300万,每一笔钱的去向都精确到分了。”
接着,他就抽出一张资金流向图,对着镜头展示起来:“乐器采购这块儿呢,是三家供应商公开竞标,最后是出价最低的那家中标了。教师培训费用的明细在第17页呢,这里面交通费、教材费、国际乐理讲师的课时费都写得清清楚楚的。你们可得注意了,胡先生自己授课可是一分钱报酬都没拿的。”
“再说说‘高于市场价30%’这个质疑吧。”杰克抬了抬手,推了下眼镜,眼睛里透着股冷冷的劲儿,“我们可是仔细比对了全球教育器材采购网近三年的成交数据呢。就拿试点学校采购的儿童尤克里里来说吧,均价才180美元,这可比市场价低了15%呢。”
记者席那边立马传来一阵倒抽气的声音。
这时候,有个拿着A国时报话筒的女记者“唰”地一下举起手来,大声问道:“杰克先生啊,您作为监管方,真的能保证全方位、一点儿死角都没有地监督吗?”
“来,看看这个。”杰克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本厚得跟字典似的本子,“从这个项目开始立项,一直到今天,现场核查记录就有217次,突击抽查也有32次呢。就说上周三凌晨两点吧,我们突然就去检查仓库里乐器的存放情况了。”说着,他把本子翻到某一页,接着说:“你们瞧,胡先生当时穿着拖鞋就急匆匆地赶过来了,还帮我们搬了二十箱口琴呢。”
这么一说,台下这儿那儿地响起了几声笑声。
玛丽呢,偷偷地擦了擦额头的汗,手里攥着的文件也不再抖得像之前那样簌簌响了。
胡逸接过话筒,眼睛把台下扫了一圈,说道:“大伙可能不知道啊,今天来这儿的试点学校的学生里,有一半的孩子啊,就在半年前,连‘哆来咪’都还搞不清楚呢。”说完,他打了个响指,舞台侧边的幕布就慢悠悠地拉开了。
这时候,三个大概十二三岁的孩子抱着木吉他、手风琴和小鼓走了出来。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抱着吉他,那手啊,一个劲儿地发颤。胡逸就冲她使了个眼色,小女孩抿着嘴乐了,然后轻轻用指尖拨响了琴弦。
简单的《小星星》的旋律就从吉他里传了出来。那拉手风琴的小女孩呢,风箱随着她的呼吸一上一下的。敲小鼓的孩子啊,刚开始节奏乱得很,慌慌张张的,不过慢慢就跟上趟儿了。
等这三个声音凑到一块儿的时候,也不知道台下是谁先带头鼓起掌来的,这掌声啊,就跟潮水似的,一下子就把整个会场都给淹没了。
“到今天啊,这些孩子学琴已经学了47天喽。”胡逸轻声说道,“上个礼拜我去学校的时候啊,有个小男孩儿拉着我的衣服角说,‘胡叔叔,我想给在工地搬砖的爸爸弹首曲子呢。’”说着,胡逸就指了指那个拉手风琴的小男孩儿,“他爸爸今天就在观众席的第三排坐着呢。”
这时候,人群里站起一个穿着工装裤的男人,那眼眶红得啊,就跟要流血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