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钦差来了(1 / 2)
第204章 钦差来了
寒冬腊月。
清廷选派前往湖北荆州与汉贼议和的钦差大臣,已经坐船来到安庆府码头停靠。
钦差大臣分主副使两位,主使为刘墉,副使纪晓岚,一个汉臣,一个汉八旗。
没办法,议和这件事实在太丢面子了,乾隆甚至都不敢亲自宣布,只能让好儿子嘉庆代为背锅。
理所当然,这议和的钦差大臣也只能是汉臣和汉八旗去干,满臣根本没人愿意去。
议和成功与否,这锅肯定都是拿不下来,还有极大可能会误了前程,傻子才没事跑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破事。
“安徽巡抚朱珪,携安徽布政使陈用敷、按察使恩明、学政戴均元等,恭迎二位钦差大人!”
安徽巡抚朱珪正亲领安徽三司的官员,来到了码头迎接钦差。
刘墉很会做人,才下船就连忙迎了上去:“南崖公快快请起,我等不过是奉皇命而往荆州办差,途经安庆稍作停留而已,不必如此大礼相迎!”
纪晓岚反应慢了半拍,也可能是故意的:“南崖公快快起来,莫要折煞了晚辈。”
朱珪说道:“礼不可废!刘大人、纪大人贵为钦差,理应如此,方不负对圣上恭敬。”
三人来回商业互吹,清廉形象,就这么说笑着进了安庆城。
当日,无事可做,先去城中最大的酒楼接风洗尘。
吃过了宴席,又歇息一晚。
翌日,上午。
朱珪带着三司官员,正在巡抚衙门跟刘墉、纪晓岚这两位钦差大臣商讨该怎么议和招安湖广汉贼。
刘墉当先问道:“湖广汉贼势大难治,到底难治到了什么程度,不知南崖公可有知道什么隐秘内幕”
朱珪捋了捋胡须,说道:“要说有什么隐秘内幕,老夫知道的不甚清晰,但有关这湖广汉贼治下民情,倒还是略微了解一二的。”
“请南崖公不吝赐教!”
刘墉闻言不敢怠慢,他作为议和钦差,手里日前有关汉贼最多的民情消息,基本都已经是千年的老黄历了。
余下的全是军情战报,不是汉贼打下了多少城池,就是汉贼灭掉了多少清军,然后哪些地方受到汉贼“煽动”爆发叛乱什么的。
朱珪说:“首先,湖广汉贼所以势大难治,在于其很会笼络民心,不是乡绅豪富者的民心,而是贫苦百姓的民心。汉贼通过拆分乡绅豪富之家的田产土地,将之分与百姓,换取百姓对汉贼的拥护。”
“而且,虽然乡绅之田多为汉贼瓜分,但汉贼也并非竭泽而渔,还是为他们留下了几百亩地,为其私有之田。”
“不但如此,汉贼对乡绅只分其田产,而不掠其民财,还鼓励乡绅子弟去往汉贼治下为官做吏……”
“等等,”纪晓岚忽然打断,皱眉问道,“做吏汉贼是让乡绅子弟、让读书人去做吏,汉贼治下的读书人能愿意”
朱珪摇头:“纪大人有所不知,汉贼治下唯才是举,吏也是能做官的,只要能干出政绩实事,就能因功提拔升官。汉贼治下的知府、县令,就有许多都是先从小吏做起,而后一路升迁提拔上来的。”
这么说,纪晓岚和刘墉两人听懂了,要是真的能纯按政绩功劳升官,那汉贼治下的读书人自然不会说什么不愿意。
而且,让吏也能做官了,这已经不是唯才是举,而是大逆不道了。
就算汉贼真的愿意议和招安,朝廷肯定也不能把汉贼放过了,凌迟诛族已经是板上钉钉。
刘墉点头:“汉贼到底是反贼,大道不道也是正常,南崖公您接着讲。”
朱珪继续说:“汉贼只分乡绅田产,而不谋夺财产,还广纳乡绅子弟读书人做官为吏,补充治下人才。如此一来二去,乡绅虽对田产被分走多有不满,但汉贼却许他们做官,纵使还有不满,这不满也没了发泄由头。”
“汉贼还对税法进行改革,这新税法只能用厉害来形容。若将乡绅分为三六九等,汉贼新税法就是在打压大乡绅,震慑中乡绅,笼络小乡绅与百姓贫民。”
“新税法保证了汉贼能够得到稳定的财赋收入,还成功分化了乡绅内部。大乡绅就算有所不满,那不满的也只是他们,中乡绅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,不会站他们的边,而小乡绅得到了好处,纵使不多,那也是得利了,自然也会拥护汉贼。”
刘墉面露凝重:“借势打势,笼络人心,汉贼志不在小啊!”
汉贼志不在小,那他们此行的招安议和还能成功吗
毕竟,这议和可不光是他们大清一方的事,同样也关系到汉贼方的态度。
汉贼要是不愿意议和,那任凭他们说破了嘴皮子,怕是都难说动对方,反而可能此行还有性命之忧。
“还有一件事……”朱珪欲言又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