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章 鱼米之乡(1 / 2)
益州。
周刺史最近很郁闷。
益州境内水系发达,水域辽阔。年年发大水,年年修堤坝。
靠着修堤筑坝,还有朝廷的赈灾拨款,每年周刺史都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今年也不例外。
大水如期而至。
朝廷的赈灾钱粮后脚就到。
可惜,还没等他开心上一刻钟,孙中怀紧跟着也到了。
孙中怀奉旨替天子巡视四海,手中捏着生杀大权,可以先斩后奏。
他一到益州,就勒令开仓放粮,组织救灾。朝廷的钱粮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入库,就被孙中怀发到了灾民手中。
不光如此,周刺史这些年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儿也顺便被孙中怀掏了个底掉,别管什么干的、稀的,全都吐了个干净。
面对尚方宝剑,周刺史欲哭无泪,只能默默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。
可叫他哭的事才刚刚开始。
灾情一得到控制,孙中怀便拿出了朝廷的治水方略,责令益州河道衙门开始丈量、修坝、引渠,并要求所有官员承包一段,责任到人。
初夏季节,骄阳似火。
周刺史堂堂一州刺史,非但不能在放置了冰块的房中乘凉歇息,反而要在大太阳下挥汗如雨,督促修建堤坝工作。
孙中怀说了,每一段河道负责人全都登记在册,但凡接下来十年内出现任何问题,全都要找责任人问罪!
“这他娘的谁想出来的鬼主意!”
周刺史汗流浃背,心情暴躁地扭头骂跟在身边的师爷,
“伞举高,举高点!你想晒死老子啊!还有这蒲扇,摇起来摇起来!这他娘的什么鬼天气,才五月出头就这么热!”
师爷又是打伞又是摇扇,累得几乎要成了狗了。他自己两眼发昏,还要坚持伺候周刺史。
“大人,坚持坚持!熬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。孙大人,他总不可能日日都在益州待着不是?总会走的!”
“等他一走,益州还不是大人您的天下?”
“他娘的!”
周刺史撸起袖子一擦额头的大汗,
“十年!这堤坝还得管十年!老子但凡想要在益州混下去,就得管十年不出事!这洪水年年发,堤坝就得年年塌,怎么可能十年不出事!天皇老子来了,他都不灵啊!”
关于这一点,师爷倒是不敢苟同。
朝廷的治水方略他看过,是一个叫裴世杰的工作员外郎写的,写得着实不错。
根据天下河流走向、汛期,每一条河流的治水方略都有所不同。
有要疏通的。
有要修筑堤坝的。
还有要修建引渠的。
反正都因地制宜,既能治水又能有利于农业发展。
这个姓裴的,定是下了不少功夫。
只要益州能根据这个治水方略,在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,将措施一一落到落到实处,实在是造福黎民百姓的无量功德。
别说十年了,百年都能管用。
不过,这样一来,也就挡了各位大老爷的财路了。难怪各位大老爷全都反对,全都不情不愿的。
想到这些,师爷扇子都扇得敷衍起来。
“大人,说到底也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。益州百姓安居乐业,生活富庶,大人的官途自然更加顺遂。说不定,将来还能去当京官,封侯拜相呢!”
师爷嘴甜,周刺史听了心里总算好受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