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反戈(一)(1 / 2)
每每遥想自万历四十六年得中武举,距今已有整整二十年,陈洪范都不禁唏嘘。二十年的时光,足以令漆黑的两鬓泛起些许银白、令原本紧实硬朗的肌肉也渐而松弛,更令一位轻狂的青年转变为深沉的中年人。
红水河、居庸关、登莱二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,快到来不及回想这其中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。陈洪范自谓不是个念旧的人,但走在廊庑中,随着石阶上下,起起落落之间,往日的画面忽而走马灯般浮现在他眼前。越想到后来,脑海中的画面便慢了不少。及至当下,熊文灿、张献忠、赵当世等人物逐一跃然显现,廊外雨水飘飞,他也不禁出神。
去年,因在辽东畏战潜逃,朝廷将他革职。他有他的委屈,认为朝廷举措不公,上下申诉几次未果,几乎心灰意冷甚至起了从此卸甲归田的打算。但也是老天开眼,随后经人介绍,攀上了时任司礼秉笔太监、东厂提督曹化淳的关系,花费重金拜为义父。当时,曹化淳手下的一个中官恰好奉命去福建考察巡抚熊文灿,并最终促成熊文灿调任中原。陈洪范幸运搭上了顺风车,东山再起。旁人看他一路顺风顺水,他却有难言的苦衷。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就在本年,曹化淳以年老体衰,向崇祯帝连上三疏乞求告假归乡,虽未获准许,但只要有些嗅觉,便不难察觉曹氏势衰已在旦夕。
而最有资格接任曹化淳的王承恩却对陈洪范不太感冒,陈洪范自然有了种失去根基的自危情绪。靠人不如靠己,既然巴结不上新的靠山,陈洪范也只能先做好手上的事。对他而言,湖广的这个机会来之不易,绝不可再因过失之。
熊文灿坚持以绥靖的手段弭平流寇,陈洪范也只能跟着他的方针行事。绥靖的成果初见端倪,刘国能、张献忠、赵当世等大寇先后就抚,看似一帆风顺,其实身为局中人,陈洪范最能感受到暗流涌动。对比一味剿杀,招抚一事自然成本小、见效快,但风险却相应也大。就如同治病,既然没有选择下猛药药到病除,那就只能接受悉心调理的漫漫过程。现在的楚北,西营、赵营看似一团和气,但在陈洪范眼里实则都是蠢蠢欲动的炸药。要妥善处置好它们避免引灿举例,他责在总理南畿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湖广、四川军务,挂职依然是都察院下的右副都御史。
起初,大明继承前代,在中央以都察院、在地方以各提刑按察司一并监察天下。但自洪熙元年后,中央外派御史出巡成为常制,正统四年颁定《宪纲》之后,巡按御史完全凌驾于按察司之上,“代天子巡狩”,甚至可以节制都、布、按三司乃至巡抚和镇守总兵、镇守中官及全体民众,以低品级之职掌举足轻重之大权。各地的重大案件也必须经由巡按过手,才能上呈至中央。似赵营与褚犀地这样的案件,不出意外,最终必会报上中央,由刑部最终定下刑名。
孟敖曹失踪后,赵当世派庞劲明调查其人其人去向,很快便顺藤摸瓜,揪出了褚犀地。赵当世直接找上陈洪范,也是希望能通过他,利用尚且滞留在襄阳府城的林铭球,将这个案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。
陈洪范又道“县里审讯过押解赵营将领的枣阳县弓手。有人供述褚犀地正是想利用那名赵营将领,栽赃赵营行‘贼寇之事’,以此弹劾赵参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