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抉择(三)(1 / 2)
目前依然留在西安南部的流寇,较大的只有闯营、赵营与张妙手三家。其中闯营势力一分为二,分别由“中斗星”高迎恩与“番山鹞”拓攀高掌握。高迎恩人多,拓攀高兵强,双方相持不下,久了,自然而然都会想到找外援打破这种僵局。
孙传庭屯驻在西安观察着南部的风向,他现在根基未深,没了洪承畴与祖宽的协助,也不想贸然出击。流寇们不来犯城池,他也按兵不动,抓紧时间加固城垣、练兵清屯。所以,这些日子,双方风平浪静,都没有精力、实力主动挑事,极力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赵当世分别接待了高迎恩与拓攀高的使者。细节不必赘述,这两人都给出了比较丰厚的条件,希望赵营能公开表达加入自己一方的意愿。赵当世没有当即给出答案,送走他们后,张妙手亲自前来商谈。他很实诚,直截了当就说高、拓两方的人也到了自己营中延揽,究竟投靠哪一方,他拿不定主意。言下之意,赵当世选择了谁,他也会站到一起。
闯营宿将韩衮的投顺,让高迎恩与拓攀高再也无法忽视赵营的存在。虽说赵营编练新营一事还在忙活,但至少从表面上看,已经有了一万步军、二千马军。加上张妙手部五千人,总兵力近两万,无论加入哪一方,势必都将对另一方造成压倒性的优势。
之前,赵营无足轻重,赵当世的考虑也少。但造化弄人,一个月不到,天翻地覆,现在自己的一个选择就将决定闯营新一届领袖的人选,赵当世不得不多加思虑。他一面暗自庆幸当初留在此处不走是对的,一面也开始盘算,该怎么做才能为本家捞到最多的利益。
一连两天的小雨罢,进入职人员,协助办理军务。这件事实际早在施州卫时就开始着手,而且试点的效果十分显著。有了通文墨、晓数术的文职人员作为副贰,军将们在核对兵力、安排分派任务等等方面都方便不少,军政效率比之从前跃升了不止一个档次。侯大贵等老粗对这项举措本来颇有微词,但在尝到甜头后,再也没了抵触,甚至还嫌身边文员不够,巴巴跑来讨要。
可后营里裹胁或是主动投顺的儒生本来就少,有实才可堪用的更少,赵当世酌情分摊,勉强够用。
此外,为了避免柔弱的儒生们在粗鲁的军将身边被欺负羞辱,赵当世特地在各级设置了相应的职务,让这些儒生能“名正言顺”地做事。就比如每名千总身边都会设一个“参事”的职位,这些参事不属于各营,而是直接隶属于赵当世身边“参军”覃奇功的统一管辖。覃奇功会交际,虽是文职,但在营中很能与各级军将打成一片,又是赵当世面前的红人,有他在上头摆着,有些军将若一言不合下想对儒生撒气,就会先掂量掂量轻重。
顺带一提,中营的参事是偃立成,此人圆滑,很会察言观色,能应付喜怒无常的侯大贵;前营的参事是施州卫所城三大家族中水丘家一个叫水丘谈的,古板但精通数术算法;左营应覃进孝的要求,没配给文员;右营参事则是杨招凤,这也是杨招凤自己的请求。赵当世也认为比起浴血奋战的将领,很有些书卷气的杨招凤或许更适合文职,且他为人耿直又与郝摇旗关系好,所以先安排他干一阵试试;后营老样子,还是何可畏辅佐王来兴。何可畏感激涕零,只觉自己一步一台阶,从死到生,从无到有,多少次的焦劳昕夜都总算没有白费。
后营因为钱粮往来等杂物繁多,是以还特地增设了一个主簿的位子,让刘孝竑干。以他刚直不屈的性格,不适合和人打交道、作为军将们的搭档,还是让他和物资、文书作伴为好。
干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,自从帮赵营立了军规,刘孝竑的心态似乎平和了不少,对于赵当世的安排也没了往日的抗拒,甚至觉得自己的价值有地方体现施展,产生了小小的满足感。接到了这个任命,难得没有当场拒绝。
如果说步营扩充是在赵当世的计划之中,那么韩衮及二千骑兵的入伙,则是意外之喜。韩衮的能耐,赵当世心知肚明。他并没有过多干涉马军营的事务,将营中内务全让给了韩衮自己处置。韩衮见他这般放权,也暗赞赵当世是个懂规矩的,欣然接受了马军营千总的任命。
赵当世又从这两千余马军内择出几十人,加入夜不收,使这支直属的人马达到了一百骑,周文赫也因此升任把总。
一万步军,二千马军,逾万人的人事调动不是当初达州时的几千人可比。赵营在西安南部休整了近十日,赵当世、侯大贵等军将们一刻没得闲,覃奇功、何可畏等文员更是忙得焦头烂额,日以继夜脑袋里都是清点兵力人员等等事务。虽然劳累,可赵营上下并没有一个发出怨言,因为赵营在成长,而作为推动赵营这棵树成长的参与者,人人内心都欣慰不已。
整顿军务的事儿一直忙到八月中旬,这期间,高迎恩与拓攀高使者上门的频率越来越高,而且营中粮秣将尽,赵当世感觉,该到了摊牌的时候。
就在他作出决定的前一夜,有个客人不请自来。
这个人赵当世认识,李自成的心腹将领,八队宿将田见秀。